《构建培养创造力的体系》中文版线上发布会暨《为未来的终身学习者提供系统保障》线上讲座于12月17日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终身教育处、乐高基金会、乐高教育给予支持。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徐迎庆致开场词,乐高基金会副总裁兼全球项目主管Sarah Bouchie,乐高教育学习成果研究负责人Jenny Nash,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萑进行主题演讲,乐高教育中国总经理Anne Ernst (安思远)致结语。
在开幕致辞中,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提到,我国早就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我们应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交流共建,以创新的模式探索未来人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体化衔接,构建一个系统的、符合学习者发展规律的学习保障体系。希望借以本次线上讨论会的契机加强中外学者、研究者及实践者的交流研讨、充分吸纳与建构知识,共同探索如何培养具有分析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人才。
乐高基金会副总裁兼全球项目主管Sarah Bouchie女士在演讲中提到,2016年,乐高基金会与清华大学成立了终身学习实验室,以支持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寓学于乐”和创造力。TULLL以融合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和与家庭的互动的形式,在参与和领导有关创造力和“寓学于乐”方面在中国和国际上均具有独特的地位。实验室对中国儿童的在线学习方式有独到的见解,已经发表了超过11篇关于玩耍、创造力和社会性发展的文章,并确定了能够帮助家长支持孩子的学习的线上和线下工具。此次,乐高基金会很高兴能够与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联手推出《构建培养创造力的体系》的中文报告。创造力可以支持个人更积极地学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并增强信心和学习的乐趣。当个人的学习目标与周围的世界和他们关心的事物产生联系,学习会更加有意义。
Sarah Bouchie女士认为,COVID-19新冠肺炎对教育系统造成了较大破坏,教育系统有倒退的风险。我们需要倡导者支持包括创造力在内的各种技能。她希望此次的线上讨论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希望大家能将这份报告作为一个为改革提供理由、证明其能够实现的宣传工具、一种提供了如何实现改革相关见解的资源、一个鼓励辩论、分享想法和进一步研究的跳板,并希望各位观众与各部门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沟通,在教育系统中宣传,以确保核心素养和创造力得以培养和重视,共同努力,确保全世界的儿童能够成为具有创造力、参与性的终身学习者。
乐高教育学习成果研究负责人Jenny Nash博士则在演讲中分享了如何将创造力以及更多有趣的教学体验融入课堂,基于过去十五年的教学经验,Jenny Nash博士认为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我们应重塑学习模式,通过灵活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应付未来的各种挑战。拥有应对一切的心态与建立对学习的信心,尝试新事物以及成为终身学习者这三点密不可分。Jenny Nash博士认为,将动手实践、开放式学习纳入课程,鼓励试错和迭代;通过融合式学习使新概念变得有意义,通过积极参与,使编程、机器人技术和STEAM教育概念充满趣味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创造力和其他核心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教授演讲主题为《新素养、新课程、新教师》,宋教授首先对近三年以国家层面出台的核心素养变革有关的文件进行梳理,并认为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变革中,中国的政策尤为关注到创新、创造这样的元素。这一系列的育人改革的政策必然还是要落地,一旦落地,就必然会进入到课程的层面,也就是有关素养本位的学校课程体系的创新。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我们整体的态势是: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三者整合而形成的素养的体现。在整个的课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学生素养的培育,特别是提高创新力的培养,就需要循证取向的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用多元的形式来培养职前教师,只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而教师培养的创新是有赖于研究的推进,通过循证实践,我们才能不断迭代教师培养中好的方法,持续推进教师培养。只有教师成为创造创新的主体,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的政策与课程才能真正的落地。
结语
乐高教育中国总经理安思远女士(Anne Ernst)在结语中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极大影响整个世界的未来。科技创新将会从根本上重塑我们帮助学生获得未来成功的培养方式。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是人类独有的特征,培养这些技能,对于帮助当今学生能在未来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寓学于乐(Learning through Play)是教授STEAM 教育理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乐高教育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培养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衷心希望能见证更多创新理念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