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丽、徐迎庆、韩振刚。文化遗产法海寺壁画的色彩数字化研究。《装饰》2019年第03期(2019年度优秀论文)
明代古刹法海寺,坐落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保存有珍贵的明代壁画。据法海寺内的碑文记载,明英宗朱祁镇的近侍太监李童,见“都城之西,翠微山之阳,玉河乡水峪龙泉古寺之左”,遂向官员平民、喇嘛僧尼募钱,在此建寺。法海寺于明正统四年(1439)己未闰二月二十日兴工,于正统八年(1443)癸亥冬十月正式落成。皇帝赐匾额曰“法海禅寺”。
现存壁画共十铺,都在寺内大雄宝殿内。殿内迎面扇面墙前后(南北)各有三铺,北边一侧绘有水月观音(图1)、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殿内的东西两侧山墙各有一铺壁画,一铺为《赴会西》,一铺为《赴会东》。殿内的后山墙上,在北墙门两侧,分别有一铺壁画,西侧帝释天率领礼佛队伍,东侧大梵天率领护法行列,均向中间行进,东西两侧共同构成《帝释梵天护法礼佛图》。
本研究在前期法海寺美学、造型、宗教艺术等诸学科较为成熟的研究基础上,从色彩入手,对法海寺壁画色彩样本进行了数字化的采集、整理及命名实践,并针对部分传播形态(如数字着色、动态壁画演绎等)进行了色彩应用探索。在传统色彩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面向数字化的应用研究为特点,将单一的色相数据延展为局域采集的四色至八色色彩标注序列(个别色彩采用二色、三色色彩标注),增加了色彩采集的客观性与数字化应用的科学价值,为法海寺壁画的数字复原、动态化展示,以及基于网络端、移动端的跨屏幕、跨媒体传播开辟了新型的研究路线,并丰富了基础研究数据。